来源:宝创日期:2021-12-06(852)
国家卫健委在10月15日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2022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及解读,指出在新冠疫情境外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要同时预防流行性感冒(流感)。
而且自2021年3月以来,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9月份以来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叠加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加。
除了加强流感防控科普宣传,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工作,还要规范开展流感的临床诊疗,尽最大努力减少重症,降低病死率。
流行性感冒不等于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流感病毒特点:易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
卫健委高度重视
能引起流感大流行
造成如此大危害的流感病毒
究竟是什么样的病毒?
探索DISCOVERY
请跟着宝创讲堂一起探究“令人生畏”的流感病毒吧!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单股、负链、分节段的 RNA 病毒,其基因组由 8 条分节段的 RNA 片段组成。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
甲型流感病毒因为感染宿主范围广,且病毒频繁发生变异,容易在人群中引起流感的流行,常导致爆发和大流行。过往的五次流感大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导致。
乙型流感病毒的动物宿主较少,人是乙型流感病毒的主要感染宿主,通常致病性较低,变异较小,只引起局部的爆发和流行。
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流感病毒易变易、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这使得流感病毒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流感监测则是第一个实施全球监测的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季节性流感每年在全球造成 300~500 万例严重病例和 30 万至 50 万人死亡,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挑战。
根据我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以突发高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可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部分重症流感患者可合并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神经系统损伤: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心脏损伤: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
肌炎和横纹肌溶解:肌痛、肌无力
国家卫健委在《关于做好2021-2022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规范开展流感的临床诊疗,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流感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其中病原学检查常见方法如下:
相比于其他方法学,流感病毒的核酸检测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高,通量高,检测快速,可区分亚型等优势,适用于流感的早期诊断,从而早期干预给予抗病毒治疗减少重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另一方面,通过早期监控,避免流感病毒在人群中聚集性爆发和传播。
特别是呼吸道多重核酸检测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快捷、更广谱地鉴别诊断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腺病毒、新冠病毒等及细菌性肺炎。